您的位置:首页 - 物探文化 - 职工文苑

职工文苑

蹲点日记

发布时间:2024-06-03作者:房后红阅读数量:3980

3月份以来,队党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的重要回信精神,聚焦局、队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大力弘扬广大地质工作者优良传统,积极组织开展蹲点跟班活动。为及时有效宣传蹲点工作进展和成效,反映蹲点人员所闻所见、所思所想,讲述蹲点期间接地气、心连心、共奋进的感人故事,展现我队地质工作人员全力投入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决心信心,现将蹲点同志的蹲点日记刊登如下。

时间:2024年5月6日   地点:铜陵天门山项目部  晴

根据蹲点工作安排,我于5月6日下午跟车一个半小时来到我队铜陵天门山铜铅锌多金属矿普查工程项目部。项目部设立在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天门镇的一农户家中,到达后看了一下项目部工作人员平常办公和住宿环境,受条件所限,办公和住宿设在一个房间,但是一切显得井然有序,墙壁上贴有矿产普查工作部署图和普查项目工作计划及进度表,同时项目整体安全职责制度上墙,岩石标本摆放有序,书柜地质资料和政治理论书籍整整齐齐,显得规范得当。

我和项目部地质组负责人向娣宝、物探组负责人柴世松做了简单的交流,认识了各组的人员,物探组成员有入职不久的00后大学生孙德军、复员军人朱国庆、物探所高工周正宝,地质组刘家富等人,接下来一段时间内,我将和他们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充分体验野外一线地质队员的艰苦工作。

我们稍作休整,于下午4点左右,召集大家开了见面会,因为项目部成员有5名同志是中共党员,因此同时开展了政治理论学习,首先第一议题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工作者的重要回信精神,以及2月23日全省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工作部署会精神。接着便给同志们解读了局、队党委正在开展的“强素质、树形象,促进高质量发展”大讨论活动的重要意义和目标要求、实施步骤,要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落实省委“五大要求”,聚焦“六破六立”,贯彻落实局、队工作会议精神,坚持问题导向,从思想解放入手,通过理论学习、开展专题研讨、深入查摆问题、抓好整改整治、加强建章立制,着力提升全队党员干部职工5方面素质、树立5种形象。解读了队党委按照党中央、省委、局党委统一部署正在开展的党纪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目标要求、重点举措,每名党员都要原原本本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开展学习研讨,检视个人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问题、改进提高,真正使学习党纪的过程成为增强纪律意识、提高党性修养的过程。之后,跟同志们讲了机关工作人员蹲点跟班的必要性,我向同志们表明一个态度,要向项目组同志们虚心学习,完全听从项目部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认真完成本次蹲点跟班任务。

按照项目部安排,新进人员上岗前需要进行三级安全教育,由地质组负责人向娣宝给我讲解了一些野外工作的注意事项和安全提示,我边听边记,印在脑海,记在心中,尤其提到山上有毒蛇和蜱虫危害的时候,说句心里话,心里不由地咯噔一下,人对未知的事情有点恐惧我想是正常的。

晚上躺在床上,也许是换了床,也许是有些紧张,辗转反侧,久久不能入眠,工作近30年了,岁数也接近知天命之年了,自身的身体素质和反应能力肯定比不上年轻人,加上没有爬山经验,不免有点担心,自己怕吃苦吗,肯定不怕,自己在鞋件厂,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不分双休日,大小夜班连班转照样坚持下来了,难道还怕爬山,就这样在胡思乱想中浅睡了几个小时,我想明天的太阳依然阳光灿烂。

 

时间:2024年5月7日 地点:铜陵天门山项目部  晴

一日之计在于晨,早上7点30分,吃过早饭,物探组负责人柴世松开始安排今天的物探工作任务,面包车在外等候,共分两组,每组一人带四个民工,装上设备,面包车开到山脚下后,准备开始今天的工作。今天的计划安排是完成两个激电测深点,在预先设计剖面上的一个测点分别向两边延伸供电点位,测量地下不同深度的岩石的电性特征。看到柴世松有条不紊地安排着各项事务,我不由得为他的成长进步感到高兴。作为一名优秀的党员项目负责人需要经受多种环境锻炼。把供电设备装好,连接上供电线,就开始沿着山脚往山上一步步地放线、布电极、定点位,本来我的任务是跟着柴世松爬山到孙德军负责的测量站位置。上山前,我就跟柴世松说:“你在前面走,我跟着你们,不要照顾我,影响你们的正常工作进度。”尽管我预想到很多困难,但是遇到的困难远比我预想的多的多,野外山区,根本没有路,只能靠自己一步步地趟出路来,山上崎岖陡峭,丛林密布,蚊虫蛇蚁,头上树刺,身上树枝,脚下竹尖。我小心翼翼一步一步地跟着走,走着走着就看不见柴世松他们的背影了,看着他们迈着矫健的步伐穿梭于崇山峻岭中,心中只有佩服,这是无数次地爬山经验才有这样的速度。这个时候我全身满头大汗,双腿打颤,体力不支,有点灰心丧气了,旁顾四周全是茂密的树木没有目标对象,不知道往哪个方向走。还有一条路就是放弃往前爬山,沿着之前布设的电线重新回到山脚下,我的思想进行着激烈地斗争,想到毛主席语录:不要被敌人的气势汹汹所吓倒;不要被尚能忍耐的困难所沮丧;不要被一时的挫折所灰心;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黑暗即将过去,曙光就在眼前;有利的条件和主动的恢复产生于在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最终以坚强意志战胜了内心的懦弱,大踏步地向前走,一会儿功夫就在前面碰到另外一组的朱国庆他们,跟着他们一路放线、定点位。看到朱国庆熟练地爬山和作业流程,感到有点吃惊,在山上休息期间,我问刚入职不久的复员军人朱国庆:“喜欢这份工作,喜欢物探队吗?”他毫不犹豫地回答:“我非常庆幸选择了物探队,我热爱并且相信自己能胜任这份工作”。我在心底不由得感到骄傲,身为华冶物探队的一份子感到无上荣光。

回到山脚下,看到周正宝端坐在供电发射机旁,一丝不苟地操作着仪器设备,手里拿着对讲机:“正在供电,电流1.59安培”“已停止供电,可以跑极”坚定有力的声音,耳边又想起:“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背起了我们的行装,攀上了层层的山峰,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为祖国寻找出富饶的矿藏”这首《勘探队员之歌》。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山东六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中的回信中指出“一代代队员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攻坚克难”,是什么样的源动力让我们一代代地质人在野外的艰苦环境中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攻坚克难,我想一定是每个地质人单纯而朴素的初心和使命——献身地质事业,为国家找大矿、找好矿。

 

时间:2024年5月9日  地点:铜陵天门山项目部  晴

五月,是人们劳动忙碌的季节,需要辛勤的汗水和不断耕作,才能用滴滴汗水浇灌出爱的花朵。

早上7点40分,我换上工作服,带上干粮,跟着项目组人员登上了面包车,前往今天的工作地点。今天的主要任务是陪同物探技术员孙德军在测站记录一次电位、视极化率及电流,我跟着他沿着茂密的丛林越走越深,终于在一处湿洼地停下脚步,预先设计剖面上的一个测点已经到达,这个洼地比较深,需要从陡峭的土壁往下爬,周围也没有可借力的支撑物,看着孙德军非常迅速地下爬到洼地,不禁心里暗道:我们的地质事业后继有人。洼地周围还有腐烂树叶形成的臭水沟,散发着浓浓的腐朽味道,前面有一个废弃的煤矿洞穴,据附近民工大叔说,曾经这里发现过有死亡多年的尸骨。只见孙德军埋好极罐并连接好仪器,端坐在一个烂树枝上面认真地开始准备记录,他跟我说:“你不要下来,这地方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就这样在这一处洼地测量约2-3个小时,我问孙德军:“后悔选择这个专业吗”,他不假思索地答道:“选择这个专业就是选择了吃苦和奉献,我无悔”,傍边正在休息的民工大叔说道:“重点大学大学生干这样的专业太不容易了,这些娃们好样的”。听到这样的话语,心中为我们可爱的地质队员们感到无比的骄傲。

在这期间,通过查阅资料和询问物探技术人员,对天门山项目组目前进行的物探工作方法进行了了解,这种技术叫激电测深(简称IP),其原理是在稳定的直流电场下,通过逐渐增加供电电极(A、B)之间的距离来进行地下电性性质的观测工作,使用对称四级装置可以得到同一观测点下方不同深度范围内的视电阻率以及视极化率,根据地表各点不同供电极距时测量的视电阻率和视极化率的变化特点来对地下矿产资源进行推断预测,确定其分布范围并解决相应的地质问题。

目前我们的物探组分为三组:供电组、测站组、跑极(分A极、B极)组。前期测站任务重,相较之下测站组要先出发,完成布极节约时间、提高效率。三组全部就绪,检查无误,AB极到位向供电站发出“可以供电”信号,供电站接收后发出“开始供电”信号并报出电流大小,测站记录电流并开始测量。测量结果经过判断合格后方能保存记录,存在异常需多次测量记录。测量结束,测站报告测量情况,并发出“测量完成、可以断电”;供电站即停止供电,待电流电压全部降下,发出“已经断电、可以跑极”;A、B极跑极人员即可前往下一极距点位。周而复始,直至完成整个测点所有极距测量,继而测量下一测点。

下午4点左右,满身疲惫的物探组成员陆续回到山脚下,每个人的衣服上都沾满着泥土。大家来不及休息,收拾好工具由面包车分两次送回驻地,简单的冲洗一把,又端坐在电脑前忙着整理今天的测量数据。吃晚饭过程中,只看见孙德军不停地用手挠着小腿肚子,柴世松问他:“怎么了”,他说:“可能被蜱虫咬了”,柴世松迅速地抬起他的小腿,并说:“你不要动,我来帮你处理”,只见他迅速地用自己食指手指甲在孙德军小腿肚子蜱虫咬伤处缓慢地来回拨弄蜱虫,并解释到:被蜱虫咬伤钻进皮肤里后,不能使劲用手挠、抓,也不能使劲往外拽,如果拽断头部,它的口器存在皮肤里,会让皮肤发炎、肿痛好久。一会儿功夫,蜱虫松口了,一个完整的蜱虫被他从皮肤里拽出来,大家都松了一口气,我问柴世松:“你为什么这么有经验”,他淡淡地回答到:“爬山爬多了,被咬多了,自然有对付它的经验了”。这就是我们野外一线地质队员朴实自然的答案。

夜深人静处,看到房间的灯光依然亮着,透过窗户,我看到还有人在悄悄地敲打着键盘,愿我们的地质队员拥抱着自己的渴望进入梦乡。

 

时间:2024年5月10日  地点:铜陵天门山项目部   晴

又是一个晴朗的早晨,微风拂面。

今天的主要工作任务是按照前一天项目组成员大家共同商量的计划,利用休整半天的时间,项目部全体党员同志组织一起和铜陵812队地勘分院党员同志开展以“强化党建领航 抓好地质工作”为主题的参观学习活动。在来蹲点之前,我就在想项目一线党建工作怎么抓,毕竟在野外山区项目上,繁重的野外工作已经让大家非常疲惫,野外爬山作业回来后,只想好好休息一下,或者完成今天的野外作业的内业工作,没有精力和时间参加政治理论学习和党建活动。怎样做到业务党建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提升组织生活的质效,我在见面会上提出了我的一些想法,得到大家的认同。业务学习是必要的,政治理论学习同样是必须的,在这方面必须旗帜鲜明,不能含含糊糊,对党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常抓不懈,当下,就是要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进工作,党员的思想阵地必须有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占领。如果不加强学习,就会吃不学习的亏,不学习的后果就是“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不学习的代价就是干工作经不起历史的检验和偶然的聚焦”。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上级的决策部署、局队重点任务不通过定期学习如何领会贯彻,并且严格执行,这样工作起来也没有方向。

当我的一些提议和理论解读得到大家的认同,其中一位同志表示:“他工作也有十几年了,这一次解读听了后感觉热血沸腾”。我感到由衷的高兴,我们的项目一线党员需要这样的理论知识指导,怎么样把枯燥的理论变成大家易于理解接受的知识领会,需要我们每一名党务工作者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怎样结合野外项目一线实际情况开展一些有吸引力的党建活动,从而增强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也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今天利用休整半天的时间联合项目属地兄弟单位812队地勘分院党员同志开展参观学习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大家通过活动既可以交流业务,同时一起接受党纪教育、革命传统教育,都感觉受益匪浅。结合正在开展的党纪学习教育重点工作安排,参观学习第一站来到“铜廉馆”,通过参观学习,大家深感党员廉洁自律的重要性。在新时代,廉洁不仅是个人品质的体现,更是党的执政基石。我们每一位党员都应坚守初心,牢记使命,以身作则,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第二站来到铜陵市革命烈士陵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在烈士纪念碑下,重温入党誓词,在烈士纪念馆中,一份份珍贵史料、一件件珍贵文物,大家强烈感受了当年革命先烈浴血奋战、前赴后继的壮烈斗争场面,增强了历史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坚定党员理想信念,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用满腔的工作热情投身到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当中。

 

时间:2024年5月11日   地点:铜陵天门山项目部  大雨

天气预报今天有雨,昨天夜里就开始下起雨来,早上一起来,雨就停了,项目组临时决定,今天雨天,从安全出发就不爬山作业了,上午趁没有再次下雨之前,物探组和地质组安排同时出发,共同在工作区域内采集物性参数标本,目的是为了查明工作区内各地层岩性的磁性、电性等参数,为物探资料的异常解译提供依据。

中午采集标本回来,吃过中饭,稍作休息,我召集项目组同志们2点钟召开“强素质、树形象,促进高质量发展”大讨论活动专题学习研讨交流会。前期口头打招呼了,让大家提前做好准备。

首先进行政治理论学习,项目组党员同志依次领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重要论述,习近平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工作者的回信,以及先进典型事迹。接着围绕“强素质、树形象,促进高质量发展”主题进行交流研讨,我先带头发言,谈了对如何“强素质、树形象,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认识体会,项目组其他同志也都结合工作实际谈了认识体会,交流研讨气氛热烈,大家对如何实现找矿突破、加强项目管理、项目一线党建工作等都进行了思考,对队上部门职能管理也提出了有益的意见和建议。尤其一位同志谈到:我们华冶物探队在省内同行中吃苦耐劳形象深入人心,技术过硬形象依然任重道远。让我印象深刻,我感觉到了大家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对单位技术进步的紧迫感,本次交流达到了交流思想,提高工作效能的目的。会后,我将梳理大家提出的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和意见向相关部门和领导进行报告,切实帮助解决基层项目一线实际面临的急难愁盼问题。

 

时间:2024年5月12日  地点:铜陵天门山项目部  晴

今天是5月12日,一个特殊的日子,祝愿全天下的母亲们一生幸福平安喜乐,因为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的爱。5月12日,对于我来说,另外一个特殊的纪念意义就是我女儿的生日,女儿在合肥上大学,因为这个特殊的日子她提前跟我说今天要回来,与母亲共同庆祝这个特殊的日子。

5月11日下午3点半左右,队地质勘查所毕大超所长和物探技术研究所陈光椿所长及总工办正高级物探工程师张恩厚教授冒着大雨从芜湖队部赶过来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和安排后期工作,当时我们正在项目部召开“强素质、树形象,促进高质量发展”大讨论活动学习研讨交流会,正好也加入了我们的学习研讨,我向两位所长反馈了他们前面提出的针对项目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两位所长现场进行了答复。

交流会后,地质组组长向娣宝打开天门山项目工作部署图,与来项目部的所领导及专家共同分析讨论前期地质勘查情况和下步工作打算,不知不觉两个小时过去,其间,我出门透口气,内心有所波澜,想起明天这个特殊的日子,是跟他们顺风车回去呢,还是不回去。最终决定不回去了,项目部这些年轻的地质队员们,也有自己的母亲和年幼的孩子,长年不分节假日奋战在项目一线施工作业,舍小家顾大家,始终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难道我就比他们特殊些吗?最起码我在这里一天就要做到以身作则,跟自己的家属和孩子电话解释一番,她们表示能理解,支持我的决定。顿时我的心里轻松不少,家人的支持永远是我们干好工作不竭的动力。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明日要跟随地质组向娣宝他们上山寻找布置探槽位置,了解他们的日常野外工作流程,项目部地质组现在有向娣宝和刘家富两人,工期紧,任务重,按计划8月份省厅专家就要对天门山基金项目进行中间检查,前期工作都要保质保量提前完成,迎接省厅中间检查,加上为贯彻省委常委会赴奇瑞集团现场办公会议精神,落实局党委关于聚集省委和省政府关切,加强与奇瑞集团的沟通协调,积极做好地质服务工作的要求,作为在国外有找矿经验的向娣宝近期将前往伊朗对与奇瑞集团合作的地质勘查项目开展工作。因此,需要在天气好的情况下尽快完成本项目野外作业,向娣宝是大家一直公认的踏实肯干能打硬仗的地质专业技术骨干,他对待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长期奋战在野外项目一线,我与他相识于2012年,那时他在上金山项目,自2008年到队上以来,多次获得单位优秀员工和先进工作者称号。先后主持参与了10多个省级地勘基金项目、公益性项目以及社会地质大项目。其中社会地质项目“安徽省绩溪县上金山地区钨钼银矿详查”获得了2015年度安徽省科技成果一等奖和2018年度华东冶金地质勘查局科技进步一等奖。2022年8-9月,首次带队完成海外地质勘查项目“伊朗克尔曼地区Shirinak铜矿”的核查工作,2023年11-12月,再次带队完成海外地质勘查项目“伊朗克尔曼地区Shirinak2#和3#铜矿勘查”的第一阶段工作,均取得较好成果。

12日早上8点钟,我穿上工作服,背上地质包,准备出发前往今天的工作区域,上车前向娣宝再次提醒民工大叔检查所带工具和物品,并走上前打开我的地质包放进蛇药、风油精和防蚊水,并叮嘱我有备无患,看着他事无巨细地安排一切,不禁想到每天晚上在项目组成员都入睡后,他依然在电脑前一丝不苟整理内业,填写今天的工作日志,安排明天的工作计划,并且怕吵醒到其他人员,小心翼翼把电脑从房间搬到客厅桌上,还有时而听到他和刘家富为一个矿化异常原因争论不休的声音,不禁百感交集,认真细致严谨正是地质人应该具有的可贵品质。

面包车一路开到山脚下,今天的第一站,需要对这一以往施工位置的探槽进行再次拓宽挖深,以便于弄清该矿点规模和产状,为下步工作安排做好准备,这处探槽山上的位置不是很远,我跟着地质组成员一路沿着他们的足迹往上爬,不一会儿就到达了目的地,向娣宝在原来探槽位置的地方仔细查看,经过测算标出需要拓宽的部位,便安排民工大叔开始作业,并叮嘱他们注意自身安全。我们便原路返回,前往下一个需布置探槽位置,途中我简单对比下,地质勘查的爬山,行进过程是朝着一个方向走,在不偏离的情况下找到可行进的路来走,物探工作的爬山就不一样了,他需要在规定的测线坐标点完成测量工作,坐标点在哪里,就必须在那一条直线上测量。

下一个位置的登山地点是在一处水库傍边,一到山脚下,我心里就有点打鼓,预感到这个山不好爬,要到探槽位置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我暗暗下决心再困难我也要跟上他们,绝不拖后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上一个探槽位置, 我走在最后,一路跟着他们,到了这个地方后,我感觉到向娣宝有意地走在我后面,刘家富在前引路,速度适中,爬山的途中脚下依然是厚厚的树叶。昨天刚下的雨,踩在黄泥土上非常容易滑倒,边上是密密麻麻的灌木丛林,各种粗的、细的、直的、弯的树木竖立在身边,细小的枝条时不时就抽打在脸上、身上、手上。即使穿着厚实的劳保服,也感觉到被抽打的部位隐隐作痛。就这样经过40分钟的爬山终于来到第二个探槽点,清除周围的杂草和枯枝乱叶,开始涂上标记,说心里话,其实真正连能落脚的地方都没有,短暂的休息后,他们又从标记点出发沿着极为陡峭的山坡爬到山顶,经过勘查后,让民工大叔按照他们设定的线路,扫除周围的障碍物,开辟出一条一眼望到头的挖槽线路来,然后用绳子从山顶处拉一条直线到原来的标记点。

其间,民工大叔跟我说:“我们跟项目组一起也干了不短时间了,向工他们非常能吃苦,对工作极其认真负责,对我们非常好,各方面安排也很合理,跟他们一起干活很愉快。”我听了后为我们地质组的小伙子的表现感到自豪,因为这是朴实的农民大叔真实的客观评价。我不禁想到平时不善言辞的刘家富每次爬山野外作业回来都趴在吃饭的大桌子全神贯注地绘制着探槽素描图,项目部只有这个桌子能铺开大一点的图纸,直到有人喊吃饭了,他才小心翼翼地收起来放好。

另外一个细节也让我很感动,中午我们在山上吃的干粮产生的塑料袋等废弃物,向娣宝非常熟练地装起来,看来不是第一次做这件事了,准备下山后带到山下去,我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党中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绿色发展就是其中一个,我们地质人更要践行绿色勘查理念,为高质量发展做出我们地质人应有的贡献”。他接着说:“我在国外伊朗地质找矿时,国外同行也是非常自觉地做着同样事情,绿色勘查理念普遍成为世界各国地质人的共识”。听到这样的话语,顿时感到新时代的青年地质人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满怀豪情,昂首阔步地迈向远方。

下山的路途依然曲直蜿蜒,但是我觉得身上充满了无穷的力量,我的思绪也飘向了远方,不知不觉就走到山下了。

 

    结语:时光飞逝,两周时间的蹲点工作即将结束,纵有万般不舍,终须一别,到了跟我们可爱的一线地质队员暂时告别的时候了,短短的十多天时间跟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通过近距离地走近他们在一线项目的日常工作生活,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做,点点滴滴映在脑海挥之不去。

唯有亲身经历,方能深有所感,直观地感受了最普通但不平凡的地质人的真实工作和生活,也许这只是他们展现的冰山一角,他们地质勘查的经历也许三天三夜都说不完,因为这不是旅游,其中的艰辛外行人也很难理解和想象。但是这份工作的成就感也是任何工作都给不了的,如果说一份艰苦的工作,一定让人有一个坚持下去的理由,对于地质工作者来说,这个理由就是为我们伟大的祖国保障能源资源安全。

这是很辛苦的一群人,也是最美的一群人。我们地质人一直以来,就有吃苦耐劳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乐于奉献的人、更不乏有干一行爱一行的人,这就是地质人“三光荣”,“四特别”的优良传统,我们队的所有地质队员正是秉持这种传统,砥砺前行,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了今天。

辛苦但值得。因为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指引,有爱国奉献、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就一定能够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发挥更大作用。

劳动创造美好,汗水灌溉希望,岁月不负耕耘,时光镌刻美好,敬平凡,敬不凡!致敬!每一位在平凡岗位上发光发热的地质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