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物探要闻

物探要闻

从“二维剖面”到“三维透视” ——物探队三维激电应用技术取得新成效

发布时间:2025-08-05作者:张明月阅读数量:19

近日,物探队物探技术研究所在安徽省青阳县某矿区完成的三维激电勘探项目取得显著成果。该项目成功实现了对地下结构的“三维透视”,标志着我队在深部资源勘探关键技术领域取得新进展,为提升深部找矿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该项目工区位于植被茂密、地形起伏剧烈的复杂山区,施工条件艰苦,且面临密集电磁干扰源。传统电法勘探方法因发射功率、接收精度和采集方式受限,在此类区域抗干扰能力弱、勘探深度不足,难以有效开展工作。面对挑战,物探技术研究所深入调研,充分发挥三维激电技术的大功率发射、高精度接收、强抗干扰能力等核心优势,采用该技术进行三维激发极化勘探。

项目实施过程中,技术人员精心设计,野外采用单极-偶极分布式观测装置,对每个发射源同步进行全波形数据采集。现场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范与技术质量标准,通过增大发射电流有效压制了矿区及周边通信基站等产生的干扰,成功获取了高质量的原始数据。在数据处理与解释阶段,运用先进的三维反演技术,结合地质体电性参数分布特征,精准圈定了构造蚀变带,清晰揭示了深部隐伏矿化体的空间展布形态与规模,并在矿区内成功发现新的找矿线索,有效弥补了传统二维激电法在探测地质体三维空间形态方面的不足。

本次勘探具有三个方面突出成效,一是透视能力突破,首次构建深度全空间电性模型,确保了高信噪比和较大探测深度,提升对低阻覆盖层穿透能力,攻克复杂构造探测盲区。二是找矿效果显著,三维探测可重构全空间电性参数分布,高精度的海量数据采集实现精细化勘探,实时构建电阻率/极化率三维模型,既增强了矿体空间形态精准定位能力,又提高地质解释的可靠性,显著提升了隐伏矿体的三维建模精度。三是工作效率跃升,多台接收仪器组成的智能观测网络实现多测线同时接收,缩短了野外工期,节省人力物力,降低综合成本,提升勘探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