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物探文化 - 职工文苑

职工文苑

粤闽寻路谋发展

发布时间:2014-08-13作者:阅读数量:2390

为了解南方部分省外地勘单位事业分类改革、产业发展和职工队伍建设等方面先进经验,凝聚我局发展共识,92228日,局党委书记章敬云、副局长于广陵带领局长助理任超、局政治部主任何邦扣、局工会主席左志玲、局地矿处长杜怀玉、综合地质大队党委书记赵克道、八一二地质队党委书记潘良玉、物探队党委书记李巍和建设集团公司总经理金其军等成员一行10人,远赴广东和福建两省进行调研考察。

考察组十分珍惜此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充分利用短暂的时间,周密安排,马不停蹄地走访了广东省地质局总部机关及所属广东省地球物理探矿大队、驻惠州市广东省地质局第七地质大队、深圳市地质局,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二局及所属第二地勘院、岩土勘基公司等单位。听取所在单位领导班子经验介绍、充分交流改革发展成果,见缝插针地参观了有关单位的工作和生活基地并进行内部座谈讨论,考察组的全体同志普遍认为经过此次考察,扩大了视野、增加了压力、受到了启发、增强了信心。

参观考察之初,恰逢超强台风“天兔”登陆闽粤,沿海多地受灾,损失惨重。据悉,广东地质局及其分布在全省各地市的所属各地防灾减灾技术应急中心积极行动、主动而为,与地方政府融合到一起,及时为地方政府提供灾害地质技术服务,深得地方政府信赖,给考察组留下深刻印象。可以说这是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之时的一次学习兄弟单位先进经验、寻求合作共赢发展、借鉴成功改革模式的求经之旅、寻路之程、丰收之行。

一、   局情介绍

广东省和福建省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兴办特区、南巡讲话等,都开了共和国改革开放的先河,取得辉煌发展成就,两地社会经济发达,人民生活富裕,解放思想超前、发展思路广阔,具有全球视野、世界地位。

(一)广东省地质局

广东省地质局为省政府直属正厅级行政类事业单位,局机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所属地勘单位40个,其中副厅级事业单位2个(省有色金属地质局、深圳市地质局)、正处级单位38个,全局干部职工人数16744人,其中在职人数5854人,离退休人员10890人,主要分布于全省各大中城市。

属地化管理以来,该局按照“探索出一条地质勘查工作的新路”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主动融入地方,服务于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大力加强公益性地质事业,大力发展地勘经济,推进改革和各项事业发展。2012年,全局经济规模达45.68亿元,同比增长17.22%,在职职工平均工资收入8.2万元/人·年,同比增长20.94%

在广州市总部机关,广东省地质局的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段海金,副局长刘玉明,发展处长阙志兴、矿产处长何俊美、人事处长于文伟、环境院长兼地建集团总经理陈鸿敏等领导作了经验介绍,并进行互动交流,重点介绍了广东局地勘单位分类改革进展、积累的经验及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该局长、局党委书记欧阳志鸿原任汕头市政府副市长,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段海金原任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处长,在广东政界积累较为深厚的人脉资源和上层社会关系,为全局争取最优分类改革政策打下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在广州花都区的广东省地球物理探矿大队,大队长彭伟平、党委书记邱小力简明介绍了物探大队改革调整、产业发展状况,该队全年经济收为1.7-1.8亿,综合类甲级、物探甲级等资质多项。全队230名在职职工,定位为公益二类,属差额拨款;320名退休职工,归位为公益一类,属全额拨款,但离退休费仍有差额。由于在广东事业分类改革试点以前全局各单位都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所以职工退休后广东地方政府按政策返还部分养老金,弥补了退休职工费用与当地同类人员的缺口。

在惠州广东省地质局第七地质大队,队长魏国灵、党委书记蔡会生以及领导班子成员叶洪涛、赖辉珍、唐灵、张福林、黄金平等向考查组介绍了七队分类改革、队伍整合的进展情况。该队由广东省地质局七0三地质大队和七五六地质大队今年整合组建而成,为公益二类正处级事业单位。人多地多资质多,队伍规模全省最大,正进行人财物的资源整合,遇到新的问题和矛盾。职工1746人,其中在职职工624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65.8%。拥有固体矿产勘查、区域地质调查、水工环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查、液体矿产勘查、地质钻探等地质勘查甲乙级资质,地质灾害防治危险性评估、勘查、施工、设计等甲级资质,测绘甲级,岩土工程勘察、水文地质勘察甲级资质。

该队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为惠州市、汕尾市、河源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地质灾害预警、防治、危机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等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联系,为惠州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作出新贡献。

在深圳市地质局,颜俊副局长、金亚兵副局长、纪委书记张志刚、工会主席叶凡顺向考察组介绍了该局的分类改革、机构调整、职工队伍结构情况。并就事业单位改革、人才引进、找矿合作及如何调整结构做强做大产业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研讨。

深圳市地质局为副厅级事业单位,局机关现有职能处室8个,所属二级单位有地质建设工程公司、市政工程公司、地质调查院、工程勘察设计院、地质环境监测站、检测实验中心。深圳市地质局现有干部职工371人,全局专业人才占在职人数的70%以上,高级专业技术职称75名、初中级专业技术职称178名,拥有各类国家注册师近百名。拥有十甲十壹各类地勘资质。从事矿产地质、环境地质和水文地质等工作,重点关注地下水的环境影响评价、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如城区地陷等地勘业务,进一步开拓地质市场。实现“走出去”,拓展了省外海外矿产勘查业务。探索了一条公益性、商业性地质工作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新路子,为特区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该局外聘人员管理灵活,吸引人才优势明显强劲。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多资质的资源支撑,使得该局年经济收入近6亿,位列全局三甲,经济实力强大,职工2012年均收入达13.6万元。

(二)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二局

二局系国资委管辖的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下属的地质勘查事业单位,总部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下属6个地勘事业单位和6个全资和控股公司,分布在福建省的福州、莆田、泉州、厦门、龙岩等地市。全局现有事业单位职工1400多名,其中在职职工700人,退休职工700余名,基本为1:1,专业技术人员占到60.87%,中高级职称占到32.11%,属于一支技术密集型的地质勘查专业队伍。

局长、局党委书记孙修文、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陈建民及局长助理、局办公室主任席增义、局财务处长刘伟、局规划发展处长卫春华等利用足足4个小时向考察组重点介绍了冶金该局的生产经营和各项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情况。由于该局和我局过去隶属关系相同、产业结构相当、经营领域相近,故考察组对二局的经验介绍格外关注。

2012年该局经营收入7亿,利润1.77亿(含矿权收益)。2013年度经营业绩指标确定为:对外主营业务收入8亿元,力争9亿元;利润总额1亿元;争取配置及收购新获矿权2-3处。后三年要按30%的经营指标增长率发展。

在莆田第二地质勘查院,副局长兼院长黄树峰及院领导班子介绍了该院找矿突破的进展情况。第二地质勘查院1994年与“福建冶金地质矿产研究所”合署办公,整合原一队、二队的地质技术人员,组建一统式地勘院,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全院现有职工150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25人,其中教授级高工2人、高工30人、工程师65人。下有福州、西藏2个分院和化验室、测量队2个经营实体,机关有综合办(党办)、科技质量管理办公室和财务科、纪检监察审计科、安全管理科(基地办)等5个职能管理部门。 

在勘察及基础工程公司,副局长兼总经理张庆鹏、副总经理李朝辉等重点介绍了二局勘察施工业的情况。福建岩土工程勘察研究院和福建勘察基础工程公司,两个单位一套人马,生产业务范围包括工程勘察、桩基施工、地基处理、边坡灾害防治、基坑边坡支护设计、基坑监测、地质灾害评估等。共计257人,职工以分公司的结构分布在省内数地,退休人员全部剥离。其中209名专业技术人员, 19副高,3名正教授。7个内部管理部门,分设14个分支机构,分布省内各地和周边外省。具有工程勘察综合类甲级资质,地质灾害评估治理勘查及地质勘查甲级资质,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承包壹级资质,地质灾害治理甲级施工资质。2013年已承接1100项工程,产值10亿元左右。

二、主要做法

(一)广东省地质局做法

据《广东省地质局所属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方案》,按照国家有关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文件精神和事企分开的原则,强化了地勘队伍的公益属性,对省内的地勘队伍进行了重新调整、整合和布局。改革后,广东省地质局局属地勘事业单位减少3个,事业编制减少7455名,其中公益一类减少10828名、公益二类增加3373名。

这次改革,强化了以地质找矿和地灾防治为主要内容的民生地质工作的事业职能,为此,调整或新增设了与之对应的广东省地调院、广东省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技术中心、广东省地质科研所、广东省地质科学教育馆等4个公益一类地勘单位(其他单位为公益二类)。按照改革文件精神,在韶关、惠州、湛江原来分别有2个地质大队的地市,整合为一个地市一个综合地质大队,并在东莞、中山两市各新设一个综合地质大队。原来7字头的10个地质大队重新调整番号,分别冠以广东省地质局第一至第十地质大队,加上深圳市地质局和佛山地质局,均加挂所在地市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技术中心的牌子,实行省市共管,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这在全国尚属首次,亦是最大亮点。这次改革中转企改制2个单位,撤销4个单位。

汇总考察中介绍的经验,主要有:

一是积极争取政府支持,根据实际,探索新路,制订实施适合局情队况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路线图。

二是积极融入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发挥地质技术服务优势,拓宽夯实地质事业内涵和外延。

三是减少震动,有序推进,保持国家给予地质行业优惠政策不灭失,获取最大改革红利。

四是先行先试,破解难题,吸取经验教训不足。攻克工资分配难题、干部消化难题、资质保障难题、更名变更难题、退休事企衔接困扰。

五是分类改革心历路程。没有固定模式,突破思想桎梏,寻求最优途径,获取政府社会支持,主动服务地方建设。

六是稳妥安置职工队伍,定岗定编、各有所职,不瞎折腾,保持队伍稳定。如第七地质大队除协解人员外,没有待岗现象。针对不同年龄、技能层次,给以妥善安排。

七是妥善设计退休制度。既执行现有事业单位退休待遇,多数地勘单位又积极参加地方和社会上的养老保险社会统筹,未雨绸缪,为最终企业化、过渡期后作好准备,缓解职工的后顾之忧。

(二)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二局

汇总二局经验介绍,主要有:

一是产业集中度整合度高。

二局原与我局一个冶金总局系统,同宗同源,管理体制、队伍结构十分相似。自2004年开始,以总局和局层面进行产业整合资源,打造地质矿业、勘察基础等集团,做大做强,目标坚定,一以贯之。该局弱化地质队功能,地质队实际上就是一个留守机构,只负责生活基地房地,离退休人员管理,管理人员只减不增,退一个少一个。

尤其是在地质立局上,1994年同时进行一统式改革,二局一直是按照总局“转企改制、整合资源,打造以地质勘查为基础的矿业集团”的战略目标进行,力度更大、坚持不懈,集中勘查力量,真正定位地质立局,主体清晰,成果显著。冶金二局现已形成两大产业:一块是地质找矿,主力军是第二地勘院,2013年计划收入2亿元。一块是岩土工程勘察与施工,2013年计划收入7亿元。在局平台上组建了恒元矿业,与局总部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进行投资运作。总体发展思路是加快“两个转变”,即由事业单位向企业转变,由地勘单位向矿业集团转变,构筑企业机制。实现“五转并举”:转方向、转方式、转机制、转观念、转作风。长远发展战略目标是到“十二五”末建成以地质勘查为基础的矿业区域集团。巩固和突破西藏、福建两个找矿开发区域;建成福州、厦门两个中心城市基地;确保地矿、勘基两个主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抓好职工队伍建设和稳定两项工作。

二是找矿手笔大,决心强,以市场手段获取矿权效果丰硕。

由于该局不属于地方管理,受政策限制,在省内获得矿权十分困难,加之地勘队伍人员集中后,原在省内各地的地质区块缩小,与地方的联系减弱,影响市场的拓展。在地质总局的正确引领下,他们及时调整找矿战略,把目光放在西藏和新疆等地并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仅在西藏山南,该局矿权收入达9亿元。

局领导班子在矿业权获取上目标坚定,大胆出手,风险投资力度大。在矿权运作上不单干,争取与社会资本合作。看准就上,充分调研,大胆投入。找矿成果突出主要靠技术创新,大胆投入风险找矿资金,采用多种社会合作方式,走探采一体化之路,不断开拓找矿领域。如在西藏山南,以恒元矿业名义投资近亿元,筹备矿山开采。在2002年购置西藏自治区努日矿,与湖北大冶有色金属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山南努日矿区基地,增加钻探施工量,推进地质详查,对未来矿山建设的选矿厂、尾矿库等选址方案进行实地调研论证。2013年参股的福建德化青云矿业公司矿山,新增工业品位铜金矿石资源量30多万吨,有效延长矿山生产年限。

在新形势下,积极探索走科研、勘查、开发一体化和合资合作开发道路,合资注册了多个勘查开发型企业;目前在新疆、西藏、福建、湖南等地拥有探矿权区25处,资源扩张已拓展向国外菲律宾等地。 

地质找矿、科研成果丰硕,项目执行能力和社会影响力不断加大。西藏冈底斯东段科研项目阶段成果被中国地质学会评为2009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西藏山南矿集区找矿成果为2010年中国地质调查十大进展之一。“西藏山南地区泽当矿田铜多金属矿普查”项目成果,中国地质学会授予“2011年度十大地质找矿成果”称号。作为重要参与单位的“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集成成果荣获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在转企机制方面,由于国资委不允许职工参股,该局根据实际保留了东鑫矿业公司,明晰产权,划清国有资产的成分,防范国有资产的流失。在员工收入分配上,建立了激励机制,职工依据档案工资,职务工资等,加上野外津补贴,各种考核办法,核算收入。地质找矿没有实行承包制,仍由院里统一调度,安排进度,堵住漏洞,确保找矿质量。如果地质项目承包,工作程度难以控制,漏洞多,水分也很大。
   
三是勘基业达十个亿的规模,体制机制见实效。

在施工业的管理制度上。一是推行项目承包人制度,原则上全部工程均由内部员工直接牵头承包,但单位主要负责人不得参与项目承包;二是实行市场经理人制度,向市场找活干,千军万马跑市场;三是严格项目内部管理,抓住安全、质量两大关键环节,完善规章制度,调动职工积极性。目前该局勘基业净资产6000余万元,市场迅速壮大,经济实力不可小觑。这个大的氛围下,全体干部职工眼睛向外,自强自立,走市场、走企业的路。

生产管理主要采取项目承包制,不分内外,统一利用一个平台承揽业务。生产全过程都由项目承包人负责,包括上项目、垫资金、组织施工、催收工程款,承担缴纳税费、管理费用及全成本控制。院司负责项目的质量安全和财务资金运转,保障资质安全。由公司层面招投标运作的项目,也采用内部竞争的方式确定承包人,以提高经济效益。项目所上的设备、所用资金都由承包人自行组织,公司原有设备全部处理,全靠社会资源配置设备,公司垫付的项目资金收取占用费。在应收帐款上,分析情况,采用依法清欠的办法,法律顾问提前介入,防范风险,严格控制了债权欠款的风险,提高了经济运营质量。

四是职工收入稳步提高,职工队伍相对稳定。

在收入分配制度上,各产业公司领导班子实行年薪制,机关管理人员以档案工资为底,再加上考核奖励、津补贴、技术费等,人均收入普遍较好。

该局2012年事业费拨款700万元,人均1万元,上缴管理费达3100万。在现实的倒逼下,该局不等不靠,逐步改善职工福利待遇。近年来,该局在职职工人均年收入每年都以10%以上的幅度稳步增长,2012年全局在职职工平均收入8万元,职工队伍相对稳定。由于参加了福建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退休职工的工资标准与社会同类人员一致,进而稳定了退休职工队伍。

 

三、   几点认识和看法

此次南方考察,考察组的全体同志普遍认为收获颇丰。兄弟单位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借鉴。在此,谈几点认识和建议,供局领导参考。

一是要千方百计提高我局在各级地方政府的行业影响度,最大力度地争取政策支持。广东省地质局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主动服务于地方公益事业的工作,各地质队的公益性地质及防灾减灾技术服务等工作都是主动介入,取得了各级地方政府的认可,以实际工作成效赢得话语权,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时争取有利政策赢得先机。据悉,广东省编办还专门为该局下属各地质队都配置了一定数额的公益一类名额。

多年来,我局在上述方面则相对被动和滞后,大多数是只管埋头干活,对公益性地质工作没有主动而为,社会影响度、行业影响度都较低,存在被边缘化的危机。加之我们对分类推进国有地勘单位改革保障条件和政策措施研究和探讨得并不深入,难以把握大势、真正形成共识。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要主动地与政府主管部门接触,积极汇报思想,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和建议。与此同时,更为重要的是结合我局自身特点,进一步统一思想,上下同欲,积极推进内部“事企分离、事企分治改革的进程,加大各产业公司结构调整的力度,致力发展经济,尽快壮大自身实力。

二是要牢固树立地质立局和以局为单元的理念,突出抓好全局地质找矿和矿业开发。纵观各兄弟地勘局,凡是经济发展比较好的,没有一个不是先在地质找矿方面取得突破的,以地质找矿和矿业开发的丰硕成果反哺其他产业,最终取得共同发展。广东局如是、二局更如是。尽管各自单位的内在特点不同,但大的发展战略应有共通之处。我局2001年下放安徽省属地化之后,战略布局调整变化不定,产业结构在是以局为单元、还是以队为基础中摇摆,各产业公司规模偏小、竞争力较弱,加之自身实力较弱,发展屡受挫折。我局下属的地质队历史包袱重、基地欠帐多、经济实力不足,举步维艰。下一步应该把地质工作的改革和发展作为压倒一切的大事重点谋划,在如何整合内部地质优势资源,寻求在地质找矿和矿业开发的聚焦突破上统一认识,抓出实效。

三是抓好产业公司尤其是勘基业的改革调整是稳定队伍、发展经济的关键。这几年,借力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基本建设力度的加大,各地勘单位的勘基产业都有了较大的发展。这次在二局勘基公司考察中我们对其在内部管理机制创新方面的做法印象深刻。一是实行项目承包人制度,以全承包控制成本、规避经济风险,获取集团既得利益;二是推行市场经理人制度,鼓励全员找市场,让项目联系人做项目负责人来组建项目经理班子;三是着力市场化资源配置,将原各类国有设备资源全部处理给个人,单位不养设备,利用社会资源为我所用,与社会上有显著实力的个体老板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合作共赢;四是强化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注重提高经营者积极性,一切以经营成果进行考核,充分体现效益优先的原则。如果将该局勘基业去年的6亿元经营总收入分解一下,工勘及地质钻探约1.5亿元、外协钢板桩项目部约2.5亿元、自营收入约2亿元,年净收益率1.8%。从数据上分析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外协队伍贡献率大,表明了该公司市场融合程度较高,这一块已经是该公司年度经营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地质延伸业贡献率大,拉高了该公司的总体经济效益。反思我局建筑业,去年整体完成总收入约7.5亿元,人均创收同比该公司存在一定的差距;净利润率1.3%,同比该公司降低0.5%。其内在原因主要在于:一是整体内部钻探技术水平相对降低,钻探市场逐年下降,地质队钻探潜能没能有效挖掘,最具效益的手段没能充分发挥;二是机制创新、管理创新的理念相对滞后,没能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相对固定产业发展模式;三是在经营管理型队伍的培育上差距大经营性人才匮乏、市场开拓的力度较小,没能建立起一支相对稳定的经营管理队伍,难以保障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四是拥有的资质单一、有的资质等级较低,增加了开拓市场的难度。

四要下大力气加强职工队伍建设,保持职工队伍的整体稳定。在我们考察的两个单位,这几年也都或多或少地受到职工队伍不稳定的困扰,一度直接影响到单位经济的发展。但在交流中大家的认识是一致的:那就是要干事创业,必须先稳定队伍。他们积极依据政策正面引导,最大限度地释放改革红利,在发展中逐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在上述两个单位,由于参加了属地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职工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都执行了与当地统一的养老金标准,离退休职工队伍比较稳定。各级干部的主要精力就是抓经济。

我局稳定工作一直以来形势较为严峻。频繁的集体上访不仅扰乱了单位的正常管理、影响了单位的形象、影响了广大职工的工作热情,也对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当然,这里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起来比较复杂,需要耐心、细致、不厌其烦地正面做工作。建议局里要坚定不移地把发展经济放在首要位置,继续加大改革调整的力度,千方百计地把受稳定因素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局队联动,坚持正面引导和直面疏导为主,严格执行政策,释放明确信号,千方百计地把稳定工作消化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事态扩大;要加强职工队伍的企业文化建设,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弘扬主旋律,培育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提高职工队伍的凝聚力和干事创业的激情。

 

真学真有效真管用。由于此次考察时间短、任务重,对考察对象的了解难免偏颇或错误,加之自身认识肤浅,对问题的研究和把握难免不到位或不切合实际,敬请批评指正。(李巍)